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资源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邵氏硬度计检定中的问题分析

2025年11月07日 18:12:25      来源:普天同创(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0

分享:

        目前所有认可关于邵氏硬度计的测量有效方法文件是分部法。要求分别对硬度计的压针几何尺寸、伸出量、测量指示装置、弹簧试验力等进行测量。硬度计检定标准依据的制定以及检定方法的实施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检定状态应与实际使用状态相符合。只有这样,检定采集的数据才具有实际意义。

1.压头的检定

         硬度计的压头检定按相关的有效标准进行。其中,在JJG304-2003A型邵氏硬度计检定规程》增设了对使用中硬度计35°±45′的要求。它对使用中硬度计放宽是基于角度的偏差对硬度值影响较小,以及使用中压针表面理想状态不佳影响不确定度的原因。但对于新制造出厂的仍应按照35°±15′的要求进行。压头的检定应在至少50×工具显微镜下,两个垂直轴向方向进行检测,任一方向均应符合要求。高倍数的工具显微镜能提高识别压头轮廓的清晰度和测量的准确性。几何尺寸的结果不能以平均值计算,是每一测量方向的结果要求。邵氏硬度计的检定,必须包含对压针尺寸部分的检定,以确定满足试验条件的程度。

2.伸出量的检定

        硬度计伸出量是指压针突出压足表面的状况。压针伸出量对硬度示值的影响是硬度计误差主要因素之一,它对高硬度值的影响比对低硬度值的影响要大,硬度值高影响越大,反之则小。以2.5mm计算,每0.025mm为一个硬度单位变化量。在JJG304-2003中要求为(0±0.5)HA(100±0.5)HA;即±0.0125mm,比其他同等相关标准要严格。D型硬度计伸出量的检定只能在(1200-1300)HV88HRA的平面钢块上进行测量。

3.测量指示装置的检定

        邵氏硬度计的测量指示装置与压针的伸出量是重合落叠在一起的,是伸出量的一部分。以量块或有孔的专用量块进行检测。以2.00mm1.25mm0.50mm时分别对应(20±1.0)HA(50±1.0)HA(80±1.0)HA的要求。这项要求与其他相关标准等同。

D型硬度计指示装置的检定也要在(12001300)HV88HRA的平面钢块上进行测量。

4.弹簧试验力的检定

        弹簧作为试验力的力源,对硬度计示值的影响是性的。在同等条件下,试验力越大所获得的硬度值越低,反之则大。试验力的大小,对低硬度值的影响比高硬度值的影响要明显。试验力的检定包括了对硬度计的弹簧力、主轴摩擦力、传递系统(齿轮咬合、转轴旋动等)摩擦力等的要求。机械部分的摩擦力越小,弹簧力的复现性越好,硬度计测量的稳定性越高。反之越差。

        试验力检定时值得注意的是,主轴运动方向应与使用时一致;检定中不得对主轴进行任何动作的调整,包括所谓的“轻微振动”。在JJG304-2003中要求3次中的任意一次的测量点的偏差都为±0.08N,约1.1HA。其他同等相关标准为±0.075N

5.检定的测量点

        检定时的测量点选取主要是针对试验力而言。按JJG304-2003的要求,测量点应在0100范围内均匀选取5点测量,同时也要考虑到有效3090要求,因此建议在2040608090点上进行测量,既覆盖30点时的使用,也避免100点时压足限制的影响。当使用范围不在测量覆盖区域而必须使用的,可另行增加测量点,但一般不建议超要求使用。

6.使用的主要标准设备

        所有检定时使用的标准设备准确度应小于或等于被测允差的,低程度也不得大于使用大工镜、投影仪或影像仪测量压针几何尺寸时,选用的放大倍数尽可能地大,以提高分辨识别。放大倍数应不小于实物尺寸的50×起开始选取倍数。对于较大的压针尺寸,如FFO型的压针,可使用数显卡尺进行测量。

        试验力的检定使用传感器,传感器的使用具有简便、准确、快捷的特性,在检定试验力时能够模拟硬度计的使用状态,与硬度计主轴运动方向保持一致,测量结果具有真实性。

7.示值误差的符合性判定

        现行的有效标准对邵氏硬度计的检定是分部检定法,因此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也是分别给出的。

        按正态分布,取置信水平95%,包含因子k=2U=k×uc(k=2)

        U=2×0.011=0.022(N)

A型邵氏硬度计力值的允许误差为±0.080N

       结论:用分部法检定A型邵氏硬度计力值,所使用的计量器具,采用的测量方法,还有对允许误差的限定,都是切实可行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资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全球资源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全球资源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