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位冻干机日常维护:预防故障的关键
清洁与消毒
腔体清洁:每次使用后,立即用软布或海绵蘸取75%酒精擦拭冻干腔室、隔板及托盘,避免残留物腐蚀设备或污染后续样品。清洁后需晾干,防止细菌滋生。
冷凝器除霜:定期清理冷凝器表面灰尘(可用压缩空气或软毛刷),确保散热效率。若设备无自动除霜功能,需手动除霜,防止冰层过厚影响制冷。
密封圈检查:每次使用前检查腔室门密封圈是否完好,若有裂纹、老化或变形,需立即更换,确保真空密封性。
真空系统检查
真空度监测:启动真空泵后,观察真空度下降速度。若无法达到标准或下降过快,需排查泄漏点(如管路、阀门、连接处),可使用检漏设备或肥皂水涂抹法定位。
真空泵油管理:
油位检查:通过油窗观察油标高度,低于下限需及时补油。
油质判断:若油质浑浊、乳化(含水)或变色,需立即更换新油,并清洗过滤网。
更换周期:常规使用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一次,高频率使用或处理高含水量样品时需缩短周期。
异常处理:若真空泵运行声音异常、振动剧烈或漏油,需停机检修,检查冷却水流量、氮气吹扫压力及泵头阀密封性。
二、定期保养:延长设备寿命
制冷系统维护
制冷剂压力监测:定期检查制冷剂压力是否正常,若波动异常,可能存在泄漏或压缩机故障,需联系专业人员维修。
压缩机保养:
油质分析:通过放出定量油进行酸度测量,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冷冻油。
过滤器更换:定期更换制冷系统过滤器,防止杂质进入压缩机。
散热器清洁:每半年用吸尘器清理压缩机前散热器灰尘,确保通风散热性能。若工作环境脏污,需增加清洁频率。
电气系统检查
线路安全:定期检查电气线路是否破损、老化,插头插座接触是否良好,避免因短路引发安全事故。
元件检测:检查继电器、接触器、传感器等电气元件是否过热、烧焦,接线是否松动或氧化,及时紧固或更换受损零件。
控制室清洁:保持控制室干燥、通风,避免灰尘堆积影响设备散热和运行性能。
传感器校准
定期校准:按照
原位冻干机说明书要求,定期对温度传感器、真空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关键部件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建议由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校准记录:详细记录校准时间、结果及异常情况,便于追溯和分析。
三、长期停用与存放:防腐蚀与防损坏
停用前处理
全面清洁:排空腔室、冷凝器及管道内的残留水分,防止腐蚀或微生物滋生。
真空泵保护:排空泵内旧油,注入少量新油后手动盘转泵轴数次,形成保护膜。
环境控制:设备存放于干燥、通风环境,避免高温或潮湿。
重启前检查
电源与冷却水:长期停用后重启,需检查电源和冷却水供应是否正常。
预运行测试:先进行短时间预运行,观察设备各系统是否正常,再投入正式使用。
四、专业服务与记录:确保维护质量
专业维修:涉及制冷剂、电路板等复杂维修时,需联系专业技术人员,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
记录日志:详细记录每次维护时间、内容、更换的零部件及异常情况,便于故障追溯和预防性维护。
个性化计划:参考设备手册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制定个性化维护计划,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