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资源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接近开关ST-1S3A2&台风资讯

2025年04月25日 10:42:05      来源:麻城施迈赛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4

分享:

 接近开关ST-1S3A2具有稳定性高,经济且操作简单能以非接触方式进行检测,所以不会磨损和损伤检测对象物,是一种具有机械运动部件不直接接触,能对位置的开关操作,当物体接近感应开关表面一定的距离,不需要机械接触,也不需要任何压力就能使开关动作,从而驱动直流电或给电脑(PLC)装置提供控制指令。接近开关是开关型传感器的一种(即无触点开关),它既有行程开关特性,同时也具有传感器的性能,性能稳定,频率响应快,使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等,并具有防水、防腐蚀、防震的特点。

用于高温恶劣环境下检测,定位,计数等。耐高温接近开关可在高温-25--+150℃环境稳定运行,现已广泛用于,钢铁、冶金、铸造等高温自动化控制域。通过硅胶特质的电缆及耐高温芯片安然无忧的为客户解决高温现场问题。

产品应用行业
     钢铁厂、电厂及类似高温行业,和高温环境、高温金属物体

特性:
★环境温度-25--+200℃
★规格M12,M18,M30,SP80,SP140
★检测距离2mm--40mm可选。
★电缆 硅胶电缆及特氟龙电缆
★感应方式 齐平安装、非齐平安装
★输出方式:PNP/NPN NO/NC  DC NO/NC  AC NO/NC

 

接近开关与继电器的接法

在连接之,确定接近开关所需电压,如果是3线制确定其是PNP型还是NPN型。 接近开关分2线制、3线制、4线制。 

2线制的接近开关在与继电器相连接时,是串联形式。即继电器接接近开关给它供电,接近开关另一端接继电器,接继电器的线圈,继电器的线圈无正负之分。线圈另一端接电源负。 

3线制的接近开关的线色一般为棕、蓝、黑。棕色为正,蓝色为负,黑色为输出端。NPN型的接近开关是低电平有效,黑色输出端接负载,负载另一端接电源正;PNP型的接近开关是高电平有效,黑色输出端接负载,负载另一端接电源负。 

总的来讲是,棕色线都接电源正,黑色线都接负载,不同的是负载另一端的接法,NPN型接正,PNP型接负。 

可以这样去记忆,字母N在字母P面所以字母N比字母P要高。所以NPN接正,PNP接负。 

接近开关的负载可以是信号灯、继电器线圈、PLC的数字量输入模块。 PLC数字量输入模块一般分两类: 

1.公共输入端为电源0V,电流从输入模块流出。此时应选用NPN型接近开关。 

2.公共输入端为电源正,电流流入模块。此时应选用PNP型接近开关。 

3.线制的接近开关虽然多出一根线但是没有剩余电流的干扰,工作更稳定

接近开关驱动继电器的接线方法,其原理很简单。

1、3线的接近开关:有一根是地线,一根电源,另一根是输出。

2、接近开关分为NPN或PNP三管输出的,NPN型有效时为低电平,继电器线包接在电源与输出端之间;

3、PNP型有效时为高电平,继电器接在地线与输出端之间。

4、上述接法当接近开关动作时继电器吸合。

5、3跟线的接近开关还有反向输出的,输出逻辑与上述相反。

6、也有4根线的接近开关,除了电源的两个线,其他两个分别是正向输出和反向输出。

 

继电器和三条线的接近开关怎么接线

接近开关有两线制和三线制之区别,三线制接近开关又分为NPN型和PNP型,它们的接线是不同的。

两线制接近开关的接线比较简单,接近开关与负载串联后接到电源即可。

三线制接近开关的接线:红(棕)线接电源正端;蓝线接电源0V端;黄(黑)线为信号,应接负载。而负载的另一端是这样接的:对于NPN型接近开关,应接到电源正端;对于PNP型接近开关,则应接到电源0V端。

接近开关的负载可以是信号灯、继电器线圈或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数字量输入模块。

接近开关与继电器的接法

需要特别注意接到PLC数字输入模块的三线制接近开关的型式选择。PLC数字量输入模块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的公共输入端为电源0V,电流从输入模块流出(日本模式),此时,一定要选用NPN型接近开关;另一类的公共输入端为电源正端,电流流入输入模块,即阱式输入(欧洲模式),此时,一定要选用PNP型接近开关。千万不要选错了。

两线制接近开关受工作条件的限制,导通时开关本身产生一定压降,截止时又有一定的剩余电流流过,选用时应予考虑。三线制接近开关虽多了一根线,但不受剩余电流之类不利因素的困扰,工作更为稳定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资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