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资源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红钢用高温接近开关LJA68-3015BKW

2025年04月23日 09:48:19      来源:麻城施迈赛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6

分享:

        红钢用高温接近开关LJA68-3015BKW是种开关型传感器(即无触点开关),它既有行程开关、微动开关的特性,同时具有传感性能,性能稳定,频率响应快,应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等、并具有防水、防震、耐腐蚀等特点。产品有电感式、电容式、霍尔式、交、直流型。接近开关是一种无需与运动部件进行机械直接接触而可以操作的位置开关,当物体接近开关的感应面到动作距离时,不需要机械接触及施加任何压力即可使开关动作,从而驱动直流电器或给计算机(plc)装置提供控制指令。

     当金属检测体接近开关的感应区域,开关就能无接触,无压力、无火花、迅速发出电气指令,反应出运动机构的位置和行程,即使用于一般的行程控制,其定位精度、操作频率、使用寿命、安装调整的方便性和对恶劣环境的适用能力,是一般机械式行程开关所不能相比的。它广泛地应用于机床、冶金、化工、轻纺和印刷等行业。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可作为限位、计数、定位控制和自动保护环节等
        在一般工业生产用地中,通常采用感应式(涡流)接近开关和电容式接近开关。由于这两种接近开关对环境的要求较低,零节点的检测距离更高,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也很普遍。如果测量的对象不是金属(或金属),液位高度,粉末材料高度,塑料,烟草等。电容式接近开关应使用。这种开关的响应频率较低,但稳定性好。

安装时应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要测量的对象为导向磁性材料或以差异和它一起运动的物体和磁钢被嵌入在要测量的对象中,应选择霍尔接近开关,其价格低,由于特殊性质的内部使用的材料,脆性,只能检测到磁性金属。
    
接近开关的选型:
对于不同的材质的检测体和不同的检测距离,应选用不同类型的接近开关,以使其在系统中具有高的性能价格比,为此在选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1.当检测体为金属材料时,应选用高频振荡型接近开关,该类型接近开关对铁镍、A3钢类检测体检测灵敏。对铝、黄铜和不锈钢类检测体,其检测灵敏度就低。
1.2.当检测体为非金属材料时,如;木材、纸张、塑料、玻璃和水等,应选用电容型接近开关。
1.3.金属体和非金属要进行远距离检测和控制时,应选用光电型接近开关或超声波型接近开关。
1.4.对于检测体为金属时,若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时,可选用价格低廉的磁性接近开关或霍尔式接近开关

红钢用高温接近开关LJA68-3015BKW主要功能:
 1.检验距离

检测电梯、升降设备的停止、起动、通过位置;检测车辆的位置,防止两物体相撞检测;检测工作机械的设定位置,移动机器或部件的限位置;检测回转体的停止位置,阀门的开或关位置。
2.尺寸控制
金属板冲剪的尺寸控制装置;自动选择、鉴别金属件长度;检测自动装卸时堆物高度;检测物品的长、宽、高和体积。
3.检测物体存在有否
检测生产包装线上有无产品包装箱;检测有无产品零件。
4.转速与速度控制
控制传送带的速度;控制旋转机械的转速;与各种脉冲发生器一起控制转速和转数。
5.计数及控制
检测生产线上流过的产品数;高速旋转轴或盘的转数计量;零部件计数。
6.检测异常
检测瓶盖有无;产品合格与不合格判断;检测包装盒内的金属制品缺乏与否;区分金属与非金属零件;产品有无标牌检测;起重机危险区报警;安全扶梯自动启停。
7.计量控制
产品或零件的自动计量;检测计量器、仪表的指针范围而控制数或流量;检测浮标控制测面高度,流量;检测不锈钢桶中的铁浮标;仪表量程上限或下限的控制;流量控制,水平面控制。
8.识别对象
根据载体上的码识别是与非。
9.信息传送

ASI(总线)连接设备上各个位置上的传感器在生产线(50-100米)中的数据往返传送等。   
接近开关由三大部分组成:振荡器、开关电路及放大输出电路。振荡器产生一 个交变磁场。当金属目标接近这一磁场,并达到感应距离时,在金属目标内产生涡流,从而导致振荡衰减,以至停振。振荡器振荡及停振的变化被后放大电路处理并转换成开关信号,触发驱动控制器件,从而达到非接触式之检测目的。
本公司还生产以下产品:

限开关Z4VH335-112-M20 行程开关                       

接近开关YJD1-1EQ120-D60-N1  

接近传感器NBN40-U4-A2-V1

检测纵向撕裂保护装置HY/DXSL-II

热控常用接近开关HQEG-UW33 位置开关

跑偏开关DPP-K2/J/IP67/不锈钢外壳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资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