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资源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大圆盘接近开关KJT-AD110TD-X13@测距50mm

2025年04月20日 09:14:24      来源:麻城施迈赛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5

分享:

 大圆盘接近开关KJT-AD110TD-X13 100x100 测距50mm24V继电器输出2M线-25-70度是由检测线圈和高频振荡器组成﹐加电后检测线圈产生一个交变的电磁场﹐当金属物体接近电磁场时﹐金属表面的磁通密度发生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涡流﹐涡流产生的磁通总是与检测线圈的磁通方向相反。由于涡流的作用﹐使检测线圈能耗增加﹐品质系数下降﹐振幅降低﹐以至振荡器停振。反之﹐当金属物件远离这个作用区时﹐振荡器又开始振荡。检测电路检测到振幅器的状态变化后﹐转换为一个开关量讯号。
产品特点:
1、 响应频率高
2、重复定位精度高
3、 输出波形纯净、性能稳定
4、带工作状态指示
5、稳定、可以在油污、粉尘、振动和温差大的恶劣环境中可靠工作
6、 可以设置多重保护功能:反向性保护,浪涌电压保护和过热保

接近开关KJT-AD110TD-X13具有无触点、无磨损、无火花、低功耗、寿命长、灵敏度高、工作频率高的特点,它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可靠稳定地工作。是一种具有机械运动部件不直接接触,能对位置的开关操作,当物体接近感应开关表面一定的距离,不需要机械接触,也不需要任何压力就能使开关动作,从而驱动直流电或给电脑(PLC)装置提供控制指令。接近开关是开关型传感器的一种(即无触点开关),它既有行程开关特性,同时也具有传感器的性能,性能稳定可靠,频率响应快,使用寿命长,抗干扰力强等,并具有防水、防腐蚀、防震的特点。

1. 附带方便设置的输出动作指示灯;

  2. 不易受周围金属影响的屏蔽式;

  3. 可牢固安装的金属外壳;

  4. 提供常开。常闭二种动作状态。

  5. 型号:FL7M-10T2S

  即使在检测头上堆积铝屑,铸铁屑,也能准确地检测工作。

  1. 采用可与PLC.常闭装置直接连接地直流二线式,降低接线***;

  2. 附带设定显示,可指示稳定检测区域,(红色、绿色LED常闭型用红色显示)

  3. 配备从任何角度都看得到地指示灯(荧光指示灯);

  4. IP67地高密封性。

接近开关KJT-AD110TD-X13技术参数:

  额定工作距离:

  

 

  50mm

  

 

  安装方式:

  

 

  非齐平

  

 

  输出功能:

  

 

  常开、常闭

  

 

  输出类型:

  

 

  DC

  

 

  电源电压:

  

 

  24VDC

  

 

  额定电流:

  

 

  ≤200mA

  

 

  接线方式:

  

 

  2米电缆

  

 

  

 

  

 

  产品应用行业

  钢铁厂、电厂及类似高温行业,和高温环境、高温金属物体

  特性:

  ★环境温度-25--+85℃

  ★规格M40

  ★检测距离20mm。

  ★电缆 硅胶电缆及特氟龙电缆

  ★感应方式 齐平安装、非齐平安装

  ★输出方式:AC NO/NC

  接近开关使用方法:

  1)在金属上安装接近开关时应预留一定空间,以避免该开关受到被检测物体之外的其他金属干扰而产生误动作。与感应面平行的金属应在距离感应面三倍的检测距离之外在接近开关轴线方向四周的金属应在以接近开关轴线为圆心,以三倍的接近开关直径为直径的圆柱体以外。

  2)在同时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接近开关时为防止任意二者间相互干扰,开关对置时应使两感应面在轴线方向的距离大于五倍的检测距离并列安装时外圆柱面之间距离应大于三倍接近开关直径的长度,若开关直径大小不等,应按较大接近开关的直径计算。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1)被检测体不应接触接近开关,以免因摩擦及碰撞而损伤接近开关

  2)用手拉拽接近开关引线会损坏接近开关,安装时在引线距开关10厘米处用线卡固定牢固

  3)不应用脚踏接近开关,安装时设置保护罩壳

  4)开关使用距离应设定在额定距离的2/3以内,以免受温度和电压影响,温度和电压的高低都将影响接近开关的灵敏度。

  两线制接近开关

  (1)有两根线

  (2)需要串联在电路上使用

  (3)相当于一个普通开关,有正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资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