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资源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常规岩心分析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2024年11月23日 13:05:33      来源: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3

分享: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常规岩心分析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岩心分析是认识油气层地质特征的必要手段,岩石作为一种多孔介质材料,其内部的孔隙结构、孔内分子的运动状态、反应过程等现象以及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岩心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低场核磁共振岩心分析技术已经成为快速测量岩石物性参数的重要手段,其适合于实验室研究和油田现场应用,受到石油行业的广泛重视,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案例分析

1、孔隙度的测定



当岩样孔隙内充满流体时,流体的量等同于孔隙体积,核磁共振技术测得的弛豫时间谱的积分和,代表了地层岩心中的流体含量,因此如果对弛豫时间谱进行适当的刻度,便能得到岩石的核磁孔隙度。


2、含油饱和度的测定



在原始状态下,测试地层取心岩样的T2弛豫谱,相应的峰面积对应的是原始含油含水饱和度。将岩心浸入锰离子溶液,抑制水的信号,此时进行T2谱测试得到原始含油饱和度,原始含油含水饱和度减去原始含油饱和度即获得原始含水饱和度。


3、润湿性的测定



水滴入强水湿煤粉中测得T2弛豫谱仅存在吸附态水峰与颗粒间水峰,弱水湿煤粉则存在自由态水峰、颗粒间水峰和吸附态水峰。煤粉越水湿,水在煤粉颗粒间扩散越明显,在颗粒间形成的水膜面积越大,使得颗粒间水峰和自由态水峰弛豫时间越短,随时间变化向左移动规律越明显。


4、岩石冻融损伤



经过40 次冻融循环后,花岗岩的T2 谱分布主要表现为3 个峰图,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T2谱形态上发生了左移,即向小孔隙的T2 谱方向偏移。这也说明了在冰的冻胀和融缩作用下,岩石内部产生了新的微孔隙。

图像中亮色区域为水分子所在区域,周围黑色区域为底色,图像色泽越亮,代表此区域水分就越高,说明此区域隙越大随着冻融次数增加,亮度增加,孔隙度变大。


5、三轴压缩损伤力学性能研究



随着轴压的增大,孔隙度总体呈指数增长趋势。当轴压比处于0~70%段时,曲线斜率很小,岩石内部裂隙发育缓慢,损伤增量较小;当轴压比处于70%~90%段时,曲线斜率明显增大,孔隙度增量较大且增速越来越快,表明大理岩内部裂隙数量增多,裂纹开度增大,损伤程度加剧,大理岩逐渐由弹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化;当轴压比处于90%~99%段时,曲线的斜率急剧增大,孔隙度成倍增加,岩石内部孔隙加速扩展和贯通,损伤急剧增加直至破坏。


6、岩心高温高压驱替实验



红色代表油的信号,绿色代表水的信号。0PV代表饱和油,然后进行水驱,从左至右,中间部分首先被驱替,端面仍残留一些油。通过成像观察,可以看到优势通道和端面效应。

驱替过程整体信号逐渐变弱,第二层岩心的信号衰减速率大于第三层和第四层,与成像图相符。一方面可以利用核磁共振测试对样品内部驱替过程进行评价,另一方面,结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对驱替过程岩心内部流体变化情况作直接了解。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资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