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资源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OCA智能安防触摸屏光学胶气泡不良判定及因素

2023年05月19日 08:33:29      来源:深圳市鑫合昌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3

分享:

 

OCA智能安防触摸屏光学胶是重要触摸屏的原材料之一,其不良会严重影响生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一下OCA光学胶不良的原因及判定方法。

 

在使用真空贴合机贴合完后,贴合面容易留下气泡,大部分可以通过脱泡脱除,但仍有机率会留小单点的小气泡,这种小气泡有两种类型:

 

 

1脱泡不良

 

一次脱泡后留下的小气泡很难再次脱掉,因为气泡缩小了而相对面积下的OCA光学胶变大了,形成围墙效应,也就是说压力无法有效传递到小面积的气泡上,导致无法脱泡完成,可以使用单点压力脱泡的来解决这个问题。

 

 

 

2气泡不良

 

 

气泡弹指的是脱泡完成后立即或某一段时间之后又再次复发的气泡。

 

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两种特性:

1、挺性型再发气泡

2、 内应力型再发气泡

 

★挺性型再发气泡:

G+G贴合施压后随之对TP 油墨段差产生压力,TP材质挺性不会消失,所以在油墨边缘就会产生挺性型再发气泡,单点压力脱泡可以消除,但TP挺性却永远存在,这就有再次再发的可能性。这里我们使用”脱泡缓慢泄压”的方式有效减少TP挺性应力与OCA智能安防触摸屏光学胶应力恢复的不平衡现象。另外,通过调整脱泡机参数,减少脱泡压力和降低脱泡温度对减少汽包反弹有益。

 

脱泡机

★应对挺性型再发气泡的方法:

脱泡缓慢泄压:

一般我们脱泡机的动作是压力或温度同时或分时产生,然后再依时间设定开始脱泡程序,直到脱泡时间完成同时降温减压,依照设定压力及脱泡机排气设计不同泄压的时间由30sec~60sec不等!这样的泄压程序有一个很大的盲点就是TP并不会因为压力及温度造成多大的改变,而OCA光学胶对于温度压力却很敏感,所以当压力快速释放的当下,TP的挺性很快会恢复,但暂时被胶的粘性牵制住了!然而OCA光学胶的挺性恢复就很慢了。这样当脱泡模件一离开脱泡机,OCA光学胶还残留一定的核心温度,内应力较小就很容易会被TP挺性应力拉开产生小气泡,这里多数是原来就有气泡的地方,而内部确实也有少量的空气,这种称谓稀出现象。

 

缓慢泄压:

改变泄压程序先保持温度不变,再以每秒钟0.03Kg/M2的泄压速度直至无压力为止。

 

★内应力型再发气泡:

这种类型的反弹气泡是最麻烦的类型,这类型的再发气泡是由OCA胶及OCA胶与TP/LCM夹层的Particle(杂质)引起的,但不是所有的粒子都会产生这种类型再发气泡,也与粒子的尺寸大小无关,无法根据单纯的量测筛选作防治,主要的关键点在于粒子的立体形状,一般立体的Particle 容易产生气泡 

 

 

其他原因:

1、OCA智能安防触摸屏光学胶胶体本身有气泡。这主要是由于分装时引起的。解决办法:存储时将产品静置竖放。使用时也能静置1~2个小时(根据胶水的粘度不同),再进行使用。

 

2、点胶量没有计算好:点胶量过多容易溢胶。点胶量过小,容易造成产品貌似已经全部有胶,固化过后,胶体回缩,造成边缘气泡。解决办法:根据实际工艺,比如给压力贴合,或不给压力贴合。产品尺寸,胶体粘度,胶体密度,所需厚度等条件,科学计算点胶量。使用可以控制点胶量的设备。如果实在没有设备,宁多勿少。

 

3、点胶路径:点胶路径没有设计好。造成有“口”型施胶点,空气被胶水包围,没有地方排放,导致形成气泡。解决办法:设计较好的点胶路径,避免“口”型施胶点的产生。目前较流行的点胶路径是双“Y”或“工”字型。

 

4、贴合方法:胶水贴在下方,形成凹形面,上方面板贴下来,造成空气排放不掉。解决办法:将胶体点在sensor上,反过来由上往下贴合。不要担心胶水会滴,因为胶水有粘性的。这样胶体呈“凸”型,往下接触面板时,有点扩散至面,容易将气体排放。

 

 

改善建议:

1、理解消泡和气泡产生的原理,弄懂产品特性,科学调整设备参数。

2、贴合车间安排专人统一管理和问题分析,逐步提高整体良率。

3、贴合制程在万级无尘室;

4、使用精密贴合机;.

5、调整好贴合机的压力速度角度;

6、光学胶防爆膜裁切冲型过程均采垂直放置;

7、搭配加温加压的脱泡处理

8、机器滚压.注意PC(PMMA)的平整度;

9、对位不准的话可以做专门的制具;

10、采取边贴合边加热的方式:

11、或者采用Uninwell的液体光学透明胶7070-5,UV固化型,透光率99.99%,良率在95%。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资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