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体环境
水体环境是泥鳅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源、池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泥鳅的产量和质量。
(一)水源要有良好的水质供给。养鳅池放养密度相对较高,又必须有足量的饵料供应,排泄物比常规鱼塘要高得多,池水溶解氧往往较低,水质容易恶化,易导致泥鳅浮头,如无法及时加注溶氧量高的新水,易造成水质恶化,对泥鳅生长产生影响,严重时还易造成泥鳅发病或引起大量死亡。水源以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量较高,水质良好,适宜泥鳅生长。使用井水时,可先将井水抽至一蓄水池中,让其自然曝气和升温,通过理化处理后也可作为水源。水源水质的各项指标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中淡水养殖水源的规定,以保证限度地满足泥鳅对水质的需求,使泥鳅在相对*、安全的条件下快速育肥长成。
(二)养殖用水水质要求pH值为7~8.5,溶解氧量应大于5毫克/升,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为89.25~142.8毫克/升,有机耗氧量在30毫克/升以下,硫化氢不允许存在。
二、土壤环境
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沙质壤土和黏土次之,沙土差。壤土透气性好,黏土容易板结、通气性差,沙土渗水性大,不易保水且容易崩塌。养殖池的底质应无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底质有毒有害物质高含量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中的规定,底质应无异色、异臭,结构自然。
泥鳅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_泥鳅,泥鳅养殖,泥鳅养殖的环境,泥鳅养殖的环境要求,
在塑料大硼水泥池中,实行反季节养殖泥鳅,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期间销售价格高时上市,差价在3~5元,效益相当可观。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建池条件依各自庭院而定,水泥池面积以100~150平方米为宜。养鳅池建成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皆可,并有进排水口,池深1.2~1.5 米,距池底30厘米处设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施,池水深0.8~1米。放鳅前,事先放入20厘米厚的肥泥,在放养~15天对鳅池进行清整消毒。7天后,加水20~30厘米,每平方米放入畜禽粪肥0.3~0.5千克,然后加水至40~50厘米。数天后当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15~25厘米时放养。
温室安装按蔬菜大棚搭设方法搭建,有单层或双层结构,材料可选用竹竿,有条件者可用钢筋结构,另外需备适当稻草席或帘,冬季覆盖在塑料大棚保温。
放养泥鳅
河南永诚泥鳅繁殖厂提供的泥鳅养殖,泥鳅养殖技术,泥鳅繁殖技术教学,甲鱼养殖技术培训。并向全国销售的泥鳅苗、黄鳝苗、大鳞副泥鳅、真鳅、甲鱼、甲鱼蛋、甲鱼苗等水产品。提供山东泥鳅养殖、安徽泥鳅养殖、河北泥鳅养殖、江苏泥鳅养殖、湖北泥鳅养殖的技术教学与培训。
一、池塘建造 选择避风旭日、引水利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通常为100~250平方米,池深0.7~1米。池塘可建成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石块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应夯实,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池底铺20~30厘米厚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二、消毒与放养 池塘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保持30~50厘米深,并施入腐熟的猪粪等有机肥培肥水质,用量为每平方米20~30公斤。待池水转肥后即可投放鳅种,每平方米放养3~4厘米长的鳅种50~60尾,有水流前提的可适当增加。
三、饲养治理 1.施足基肥: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品。苗种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粪均可),以繁殖饵料生物。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机肥10~15kg。 2.饲养方法:人工养殖泥鳅,需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一般天天上、下战书各喂1次,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投喂应视水质、天色、摄食情况灵活把握,泥鳅在水温15℃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20℃~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水温在25℃~27℃时泥鳅的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喂,泥鳅摄食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以傍晚投饵为宜。 3.水质水温调节: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大部门钻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常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顺增加水中溶解氧,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此外,要常常巡塘,发现题目,及时处理。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公道施肥,池水透明度宜把握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30℃时要常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深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