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8月18日,法国天文学家彼埃尔?让桑(Pierre Janssen)在印度南部观测日全食时,意外发现太阳光谱里面有一条陌生的明亮黄线。那次日全食的观测条件比今年中国的这次略好一点,乌云是等日全食结束之后才布满天空的。第二天阴云散尽,让桑试着再次观察太阳光谱,惊喜地发现那条陌生的黄线还在原来的位置上。
“骇"人的元素非常懒惰
一个月之后,让桑把自己的观察写成报告投寄出去。可惜当时没有飞机,这报告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到达法国,那时候英国天文学家约瑟夫·洛基尔(Joseph Lockyer)——后来成为科学《自然》的创办人和主编——也独立地发现了这条黄线,还猜测它是一种太阳的新元素发出的。洛基尔把这种元素命名为“氦",这个中文名听上去貌似挺“骇"人,但它其实是英语helium(来自希腊语“太阳")一词首音节的音译。
如果说“太阳元素"的发现让科学界惊到九分,那么当1895年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塞(William Ramsay)从一种含铀矿物中分离到氦的时候,“太阳元素竟然在地球上存在"的消息就让科学界惊到十分了。人们这才知道,原来氦是一种惰性气体,几乎不能和其他任何元素化合,而且极难液化。在常压下把温度降到-253°C,多数气体都会凝结,氦气却依然如故。只有在-269°C低温的淫威下,氦气才乖乖就范。
也许你会感到意外,氦气主要的来源不是空气,而是天然气。原来氦气在干燥空气中含量极微,平均只有百万分之五,天然气中则可含%的氦,是空气的一万五千倍。可是这种高氦的天然气矿藏并不多,因为天然气中的氦气是铀之类的放射性元素衰变的产物。只有在天然气矿附近有铀矿时,氦气才能在天然气中汇集。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美事有一半多都被美国占去了,现在美国生产的氦气要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中国虽然也有一定的天然气资源,可是到目前为止,唯有四川自贡威远的气田曾得到提氦利用,其中的氦含量只有%,而且现在已经枯竭。今天中国的氦气几乎都需要进口,由于近两年价格攀升,一般商用的液氦竟然卖到了每升200元。这也就是说,假如你呼出的气都是氦气,那么在安静状态下你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值100元!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